内容 |
破界·赋权·联结:构筑幼儿园生活劳动生态圈 |
时间 |
2024.2 |
形式 |
自主学习 |
内 容 提 要 |
“赋权”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 赋权意味着让幼儿有自我选择权。自我选择权意味着对生活有掌控权,可以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安排好自己的计划等,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于幼儿自主权利的尊重。幼儿在参与生活劳动课程时,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恰当地进行引导,主动放手,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尝试自己设计、组织和安排活动,更主动地参与劳动,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我们的晨点时光”中,幼儿在晨点环节中学习到劳动技能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高生活劳动能力、为他人服务能力以及树立集体服务意识,为幼儿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程,幼儿们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探讨、不断调整、尝试解决,不断呈现新的变化,逐步实现了自主点心环节的自主管理,真正意义上做到自主,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
学 习 感 想 |
坚持顺应幼儿劳动的愿望 。孩子总是兴致勃勃地跟随大人或老师身边做这做那,这是幼儿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化性。然而,这正是养成幼儿习惯,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最佳时机。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保护和尊重孩子这萌芽状态的劳动本能,不能因为孩子劳动时不合规范的劳动方式或造成的“败事”结果,而呵斥、否定孩子的劳动,因为这无疑会使孩子最初的积极劳动态度因此而遭到扼杀,而逐渐变得对做事漠不关心,冷眼旁观。我们要学会“在乎”孩子的每一个劳动,学会用语言和神态去认可他们,使幼儿的“劳动”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使他们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中去摸索和学习“劳动”的方法,形成“劳动”的意识,训练“劳动”的习惯。 记录人:黄莉莎 |
内 容 提 要 |
李雪老师说:“劳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生命化学习过程。”生活劳动教育应以尊重幼儿人格和自主发展为前提。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不强调集体化、模式化和规范化,让幼儿有更多的可能参与生活劳动实践。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索、发现、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生活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性是首要属性。 |
学 习 感 想 |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鼓励他们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构建自己的一整套体系。这种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在劳动教育的行进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他们通过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逐步改善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种深度理解和知识应用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记录人:朱涵 |
内 容 提 要 |
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园生活劳动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家园沟通与联结,一方面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可以达到幼儿园生活劳动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家庭协作,可以共同推进幼儿家庭生活劳动的实施。 1.“沟通”转变家长劳动观念 家长是幼儿的首任教师,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会影响幼儿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因此,课题组尝试通过举办劳动教育相关知识讲座、评选劳动模范家庭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弘扬劳动光荣主旋律,加强家园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中重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 2.“联结”共绘劳动同心圆 生活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家园一致的目标和共识进行梳理总结,找出共性问题以及具体措施和办法。课程组成员设计《生活劳动课程家庭活动指南》,从活动目标、经验链接、材料准备、操作步骤、指导要点、劳动技巧六个方面直观呈现生活劳动内容;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家庭开展的适宜性,设置家庭生活劳动任务清单,引导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同时,《生活劳动课程家庭活动反馈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生活劳动课程价值取向,也收集家长在生活劳动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从而对症解决。 |
学 习 感 想 |
沟通与联结,共绘生活劳动课程愿景,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首先在思想上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和明白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思想及行为习惯,言传身教逐渐内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劳动是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事情。其次,另外要运用多方资源多途径的给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通过实践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劳动氛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轻易否定其劳动行为,挫伤其劳动积极性。 最后,家长要积极地和教师沟通,及时有效地处理生活劳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及时的沟通和反馈每一次的生活劳动家园“联结”活动,促使家长极力配合学校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活动,打造良好的家园协同教育环境。通过一系列家园“联结”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家园共育合力,形成全新教育生态,助力园本生活劳动课程持续发展。 记录人:刘英 |
内 容 提 要 |
幼儿的生活劳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幼儿生活劳动课程的园本化落实有效且有意义,是幼儿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活动是幼儿教育的“灵魂”,要求教师以一日生活、五大领域等为抓手,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生活劳动课程更是如此,要紧密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突破机制界限,创设多样的劳动活动,积极探索具有幼儿园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幼儿沉浸式体验,助推幼儿发展。 (1)周次生活劳动(2)班本生活劳动(3)“劳动日”生活劳动(4)主题节生活劳动 |
学 习 感 想 |
“做劳动”能让幼儿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如华盛幼儿园每周一早上的劳动日活动,以“幼儿园志愿者”竞聘上岗的模式,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幼儿从知劳动、做劳动到悟劳动,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一日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机会,如晨点饼干的选择、桌面的清理,游戏活动后材料的整理、清洁等。教师应该把握时机,立足不同的劳动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劳动活动,将以往零散的、分布在一日生活中的生活劳动内容有机整合,形成目标明确、内容系统的周次生活劳动课程, 记录人:张晓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