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实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建议 |
时间 |
2024.1 |
形式 |
自主学习 |
内 容 提 要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具有全面育人、与教育综合 改革相关联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实施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建议。 |
学 习 感 想 |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长期以来一直 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成为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之一。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曾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记录人:王雅平 |
内 容 提 要 |
核心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能够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各国都在思考 21 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这一战略问题,许多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开展了针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
学 习 感 想 |
新时期劳动教育将突破简单的学习劳动技术本身,也不仅仅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补充。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功能是全面育人,要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以劳树德;通过劳动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劳增智;通过参加劳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以劳强体;通过设计、完成劳动成果提高学生寻求美、感悟美、发现美的能力,体会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实现以劳育美;通过劳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以劳创新。 记录人:朱涵 |
内 容 提 要 |
课程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的广度、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发展的程度。任何一门劳动教育课程有其重点承载的核素养,但并非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劳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一门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对应某几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授课教师应当从培养多个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所承担的劳动教育课程,来实施相应的课堂教学。 |
学 习 感 想 |
实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劳动教育课堂教学重在理念转变,要推动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 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要正确认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要尽可 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探求未知、体验成功、合作交往的需求。 记录人:张晓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