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6课题活动新闻:大班幼儿艺术扎染活动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9-27 点击数:

9月课题活动新闻: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活动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明确研究方向,厘清研究思路,确保高质量、有序地开展下一阶段课题研究,2024年9月26日,太仓市艺术类课程开发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在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娄东幼儿园开展了“十四五”课题中期汇报暨“艺术类课程开发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第十五次活动。本次活动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发展共同体组长及各课题主持人、艺术类课程开发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成员等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主持人闫老师介绍活动流程,并组织共同体成员一同进行理论学习。随后闫老师执教大班美术《布里生花》,共同体的老师分A、B组对闫老师的课进行研讨。步履不停,未来可期,教育研究永无止境。本次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既是一个阶段小结,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起点。有了专业的指导和精准的建议,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信课题会更扎实、更有效地实践下去。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W2023032

出席对象

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员、共同体组长课题组成员

地点

娄东幼儿园三楼多功能教室

时间

2024926

研究主题

大班幼儿艺术扎染活动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梳理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经验及成果,确保高质量、有序地开展下一阶段课题研究。

⒉针对课例中不足的地方进行再研讨,梳理可行的调整策略,形成课程建构与开发的新范例与模式。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小组讨论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课题介绍

闫老师:感谢各位共同体的姐妹来参加太仓市“艺术类课程开发同类可以协作研究共同体”第十五次活动。我的课题是太仓市微型课题《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这是在我园娄东“雅”文化下的子课题,研究一年。

二、理论学习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以扎染游戏为例_袁嘉敏》

三、观察量表进行解读与分工

全体艺术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成员分为两个议课小组,主持人闫梦梦老师做《活动观察量表》解读。大家针对“教师对民间工艺资源的运用”和“幼儿运用扎染工艺创意表现”两项重点观察指标对闫梦梦老师组织的美术活动《布里生花》开展活动观察研究。

四、课题研究课:闫梦梦老师执教(大班美术)

五、结合课题评课

⒈执教教师说课

说背景:

中国娃主题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语言《我知道的中国》、社会《我去过的祖国山河》等活动。活动中幼儿积累了较多关于中国的经验扎染艺术以其色彩斑斓、图案多变的特性,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我设计了这次《布里生花》活动,旨在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扎染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说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欣赏多种形式的扎染作品,感受扎染奇妙、多变的图案美,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难点是尝试用折、卷、扎、染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扎染的乐趣。

说过程:

第一次试上后我进行了环节的调整,将第一部分的欣赏各种扎染手工作品环节放到了延伸部分,将扎染步骤中的用清水浸泡环节去掉了。但是,今天孩子们在操作中却发现没有打湿对的布渗透能力就很弱,没有晕染的效果了。还有在第三个环节幼儿尝试用折、卷、扎、染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中教师在幼儿制作前应该将清楚制作的过程,以及重点放在布可以扎结的造型中,而不是重视对材料的使用,却忽视图案的设计。

⒉议课小组讨论、交流

第一组:幼儿很投入,对扎染很感兴趣,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对扎染感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幼儿能发挥想象,对颜色进行联想,花、树叶等,感受到了扎染的奇妙和艺术的美。在观看扎染视频时,幼儿能根据视频说出扎染基本步骤。有了视频的铺垫,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如果有个操作示意图就更好了。在活动三中,孩子上前尝试,其折叠等动作很熟练,孩子之前的经验是有铺垫的。孩子们用木棒等较多,皮筋使用少,可能皮筋使用较有难度,孩子们会去换材料,皮筋后续可以放在区域里,让幼儿学习这个技能。问题:活动的重难点是学会扎染还是图案的探究。可能比较散,可以重点放在怎么扎或者颜色的晕染、堆叠。(镇洋)B组

第二组:材料准备充足,衣服,环境等都很精美,教态亲切,关注到了同伴的经验共享。问题建议:第一前期经验较为薄弱,第二技巧类经验是否过多,可以前置,凸显重点,第三活动重点是不是可以更多放在布的研究,比如卷、折的方法,环境创设可以更丰富,扎染的元素可以更多,体验更好。课程后续研究。(艺禾)A组

孙老师:指标:A组 老师教 B组 幼儿学帮助回忆幼儿现场的表现,对照指标分享(现场讨论)关于量表A指标:课题名称挺大的,是一个课程,不是活动的研究,是一个课程的建构。有内容在但是不深。但今天半天的研修是聚焦的,可以有一个小的主题。即大课题里小的研究主题,活动设计、流程、范本等。建议主题重新思考一下。如多彩的扎染作品创作,掌握扎染技法,重点在这些小点。教师对民间工艺的运用,是否有问题?今天的活动是否是资源的运用?关键是在活动本身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可能是对扎染技法、孩子掌握程度的指导等。AB指标要形成联动,A--观察指导,与B联动。小标题A123,指向资源。关于B指标:幼儿对扎染制作及图案的了解,知道制作过程,制定很到位,在制作指标中,注意表达方式,是指标不是目标。题目指向于表现,要有侧重点,表达方式上进行改变。

⒊专家点评

理论学习:内容很好,课程建构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从内容上看不仅仅是资源的开发,内涵是对标的,有扎染的价值、实践等。半日活动重点是让孩子掌握扎染技能,我们可以选择一篇文章进行择取,契合的内容进行保留。第四块丰富扎染形式不是必要的,他是从课程视角去讲的,和大课题内容很契合,但和今天小主题契合的是第二点,之后大家在理论学习前,介绍课题的背景、名称、缘起等等,让他人有基本的了解。

半日活动:孩子好像没有接触过传统方面的文化,小主题或班本课程进行布展,不只是一节活动,一个视频就完成渗透、传承,可能在一日生活中,环境中无形的渗透,前期这方面比较薄弱。布展的东西最好以孩子成果性、过程性的东西,这些作品可以整理成小册子投放到班级中让幼儿欣赏、感受,给予美的冲击。

传统文化背景:扎染带来的美,其实文化还有很多,一种是美,一种是记忆的传承。布的选择很重要,纸巾渲染很快,和纸不一样。前期需要做一些调查、访谈,从孩子作品分析其掌握此技巧的现状。通过集体活动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视频观看,同伴交流,拍摄过程形成对比,请专业人士进行访谈,让孩子了解问题所在,再进行尝试,两次形成对比的布展,可能更有价值一点。个别化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的,通过集中的方式进行引导、解决。分享交流环节中,帮助孩子发现问题,非常好。接下去可以结合今天现场的问题,继续推进。比如遇到橡皮筋不好绑这个问题,是提供更多的工具还是改善方法等,和孩子一起解决。既然遇到了传承、扎染,肯定要有技法掌握目标在里面,最后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整个完整的过程是链接在一起的。不要把核心概念漏掉,传统文化、扎染、课程等等,围绕这些去开展。孩子的表现、作品集也是成果册,针对不同类型的课题,思考怎么呈现成果。

 

 

 

 

 

 

关于量表的撰写:首先A、B表的表述应在同一维度上,其次,A表指向的是教师、B表指向的幼儿,在观察指标中要契合你的活动流程。最后观察量表的名称应该是本次小活动的主题而不是你的大课题名称。步履不停,未来可期,教育研究永无止境。本次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既是一个阶段小结,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起点。有了专业的指导和精准的建议,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信课题会更扎实、更有效地实践下去。

物化成果

⒈扎染课程范例

⒉课程观察量表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