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集》——2025年1月第二十五期学习资料

作者: 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星月集》






20251 25

责任编辑: 蒋欣怡、何晓丹




















仓市实验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优化幼儿阅读环境,探寻多元语言教育》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的实践研究


⒊《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影响












优化幼儿阅读环境,探寻多元语言教育

——中班阅读环境创设行与思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幼儿园  陈安琪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站儿语言表达有着启迪,激发的作用。通过阅读丰富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学会清楚表达,完整讲述事件前因后果。良好的语言发展对后期人际交往和更深层次的学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创设阅读环境,丰富阅读内容。营造阅读氛围、因势利导的推动方式,促进站儿语言表达是我们努力的方式和方向。

幼儿阅读;语言教育;语言环境

语言发展多来自对成人的模仿,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吸引幼儿。因此,以阅读为契机。从幼儿需要出发,创设环境,建立模式。基于幼儿园,寻适宜性方式,探适合性教育。

一、区域创设,吸引幼儿

将采光好的僻静角落做阅读区.一个书架,一个小桌子、一个沙发做布设。图书依次排列上架。主题区、科普区、修补区以及图文并茂的规则,简易的“好书推荐”。“读书漂流”板块呈现到位即等孩子驻足游戏。

(一)环境布局

观察-段时间后,发现区域人气不旺,图书摆放凌乱,阅读区演变成过家家。为营造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区域里添置帐篷,柔软靠垫和可爱手偶。有了独自阅读和结伴阅读的角落,充满童趣色彩的阅读区顿时吸引到许多孩子,捧着绘本津津有味地看着。

(二)书籍投放

书的种类,形式多样。为增添阅读趣味,故事类、科普类、主题类以系列式呈现供幼儿选择,接着续看。数量不宜多,一段时间后再更换种类,以此增持幼儿阅读积极性。

二、阅读方式,激起兴趣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书籍下幼儿的参与情况是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喜欢这些书吗?能专注的阅读吗?能读懂故事情节?带看这些问题现察。实施。

(一)自主阅读

通过几次的阅读区观察发现孩子以速读的力式翻阅图书。谈话中我询间了孩子的阅读体验邀请分享。得知没有孩子会讲。小景说家里没有人讲给他听,南南和涵涵也说都自己在家看。几次的区域现察、图书漂流中发现孩子不能通过画面知晓故事情节,这就给阅读带来了困难,导致阅读都是粗浅的。

(二)成人共读

午睡前挑选情节有趣的给本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肚子里跑火车》正好与睡前就餐环节结合。让孩子知道午睡会让肚子里的火车正常工作。情节生动,充满童趣的故事马上吸引了孩子注意,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倾听。后来老师还在睡前讲了《大灰狼和油焖鸡》、《木偶奇遇记》等。此后,网读区里孩子会捧着老师讲过的故事书仔细翻阅。开展“图书漂流”,先每周借阅一本再轮换。实行两周后。有家长反馈有些书没意思。孩子看书没附心就此引发思考:图书的选择,亲子共读方式、幼儿的理解能力三力面可能是我需要调整的问题。为增加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从邻班选取,借阅了画面生动,情节丰富的故事型绘本投至院读区亦或给孩子带回家亲子阅读。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理念和方式。同时,查阅资料,学习借鉴幼儿阅读,语言能力养成和亲子阅读方法。

三、语言教育,环节熏陶

中班语言课程内容种类多。观察图中故事、猜想情节发展。欣赏词句之美、畅想续编故事等都是语言活动形式。教师限据内容、幼儿特点选择适宜方式开展活动。

(一)无处不在的语言

通过网络寻了几部不错的故事型动画:《故事枕头》有情节,有旁白,涵盖很多经典故事。观看时提些简单小问题“请仔细听这集的题目是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途中遇到关键点如情节的变化,人物的转变等会暂时停止播放,让孩子精想:“故事中讲什么事?明白了什么?”等。从起初的简单问题,频繁暂停用故事中原话回答,到关键处暂停,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几次体验后,孩子在看故事类动画时更加认真专注了。

(二)语言的升华式

教师在讲故事中把问语单独拎出来讲述其意义,以便幼儿对词语及故事情节的理解。久而久之,幼儿在表达或讲述中会偶尔冒出一两个新词。

在谈话活动中就一些问题引出一个故事:分水果时,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最大的那半。由此引出《孔融让梨》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孩子从中感受孔融分梨时的谦让,不自私自利。面对孩子说谎问题,借用《掩耳盗铃》的故事,让孩子大胆表达观点和体会。几次的事件引出故事孩子们还渐学会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概括故事内容和道理。

四、阅读活动,且行且思

身处乡村幼儿幼儿园,孩子阅读资源少,没有阅读习惯。现在阅读活动已连展大半学期,从每周的间接开,到连续开展。再到各环节、多形式相继实施;从教师主动创设,幼儿被动加入。到教师配合实施,幼儿主动参与,孩子逐渐习惯了阅读。

(一) 成人的改变

优化阅读环境,促进阅读习惯养成是起点,理解掌握词句运用是终点。发觉有的图书是适合幼儿自己看的,有的是需要成人引领共读的。亲子共读、师幼共读和观看有声故事、聆听口头故事的力式是激起幼儿阅读欲,丰富语言储备量,锻炼语言交流力的铺垫。

(二)孩子的蜕变

每天的晨间谈话成了孩子的主场。故事分享时大家争先恐后地想分享看的故事和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落落大方的姿态,流畅自如的话语,完整详实地讲述事件来龙去脉。每天故事传阅时挑选喜爱的图书,和同伴讲述自己看过的书。对故事进行简单评价。

通过几周的开展,在师幼、家园的推动下顺利运转着。老师在改变,孩子在蜕变。孩子是可塑且多变的,他们让我们见证了“哇时刻”的存在。当下最新教育理念“深度学习,体验“积极体验“怎样让幼儿积极参与阅读品得其中道理是教师值得思考探寻的部分。在阅读区游戏、语言教育活动中还需多尝试不同的方式,让幼儿爱上文学,爱上语言。

推荐者:张露纹

推荐理由:

阅读区的概念阅读区是幼儿阅览图书的地方。阅读区的重要作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知道一页一页看书、理解一页画面、能页与页内容的联系丰富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因此我们在规划和创设阅读区环境时,也需要借鉴文中所提到的相关经验来创设和规划阅读区,让幼儿在阅读区中有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快乐体验。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的实践研究

黄慧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五大领域,而科学则是其中之一。幼儿科学游戏需要幼儿亲自参与,通过动手操作从中获得科学经验。但是科学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时候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参与来获得科学体验。因此,可以借助绘本来开展科学游戏活动,通过绘本对科学游戏活动进行补充。绘本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审美需要。所以将绘本融合到中班幼儿科学游戏当中,不但能够让中班幼儿获得更多的科学经验,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中班科学游戏活动多彩起来。

一、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中班科学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一)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

绘本符合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但是又不限制他们的求知欲。绘本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中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可以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从而满足他们对物质世界、生命世界等等方面的探索兴趣。绘本通常情况下都会以某个主题为例进行描述,因此中班幼儿通过绘本的阅读可以使他们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的连贯和系统。以《每个人都会噗》这个绘本为例,该绘本以“噗”声导入,介绍了知道“噗”是憋不住的,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中班幼儿通过阅读该绘本在解读符号中,了解放屁的一些知识与秘密。

(二)实现幼儿科学思考与日常经验的紧密结合

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而幼儿在各种有趣的生活经历中所形成的日常概念,是他们获得科学经验的基础。幼儿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实际经验,为他们未来学习抽象的科学概念提供了具象化的经验。绘本可以看作是一个浓缩的世界,中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他们不但进入到了绘本的世界中,同时他们还会搭建出自己的经验王国,里面细节内容会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连,从而形成他们自身的知识网络。比如关于食物方面的绘本,中班幼儿看到绘本中的南瓜会想到他们吃过的南瓜饼,看到土豆会想到他们吃的薯条等等。这些日常经验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中班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

二、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中班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挑选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绘本

在借助绘本开展中班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时,对于绘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绘本的选择需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绘本选择上要符合语言生动、情节精彩、利于探究的特点。比如《我们身体里的“洞”》该绘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案向幼儿介绍了人身体里的各种“洞”,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初步的了解的。该绘本就可以与科学游戏相结合,从而使幼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器官,让幼儿体会探索发现自己身体秘密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的欲望。比如肠道部分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提供“L形”、“T形”、“十形”等等形状透明的管道积木,让幼儿利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可以连通的管道。然后为幼儿大小刚才放进管道的玻璃弹珠。弹珠代表“食物”、管道代表“肠道”。通过弹珠在管道中的运行来模拟食物在肠道消化的过程,从而帮助幼儿了解食物在人体经过肠道消化最终变成粪便排出的科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降低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富有精彩片段的绘本

中班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重点在于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是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那么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围绕科学活动的目标任务,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当中学会自主学习,在科学探究当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幼儿在科学游戏活动当中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将绘本作为载体,通过挖掘绘本当中精彩的片段并将其游戏化,可以使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游戏将加深幼儿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化,并最终实现科学知识的内化。比如绘本《蚯蚓的日记》,该绘本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特征以及习性。在科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蚯蚓让他们进行观察。将蚯蚓放在透明的玻璃箱中在里面放在土壤、树叶,为中班幼儿提供放大镜,让他们对蚯蚓进行观察。做好这些准备活动之后,再让幼儿进行绘本阅读,这样两相结合更好的了解蚯蚓的特点。另外为了让幼儿了解蚯蚓没有手和脚的特点,教师通过组织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手脚不动的情况通过身体的蠕动来模仿蚯蚓的爬行。这样绘本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加深了幼儿的体验,使他们更加了解蚯蚓的特点。同时通过表演也使幼儿反向体会到人类手脚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粗浅的认知。

(三)不同的科学领域呈现不同的绘本形式

1.以“点”带“面”

这类绘本的内容比较丰富,信息量圈套。对于这类绘本的运用教师可以从某个画面或者是从某个知识点作为切入,以此作为重点来引出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绘本当中的知识点,引发中班幼儿参与其中,在探究当中得出结论。该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勇于自主探究以及积极实践的良好科学素养。整个过程当中,绘本将会作为一个引子出现在活动的开始环节,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则与绘本没有关系。比如《拓拓是分离混合物的高手》,该绘本内容非常的丰富,涉及到了很多混合物的分享方法,比如小米与黑豆的混合物、水油混合物等等,信息量非常的大。这些内容不可能在科学游戏活动当中全部的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一个知识来进行科学游戏活动。对于中班幼儿而言,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比赛的游戏形式,将中班幼儿分成A、B两组,两组成员分别进行黑豆和小米混合物、面粉和铁屑混合物分离比赛,教师为幼儿提供所需的材料,但是并不单独提供而是将磁铁、小筛子等等用品放在一起,让幼儿们自行从中选择有用的工具。整个游戏过程既紧张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以“趣”贯穿

这类绘本知识点比较集中,画面有趣并且文字也比较简单,比较适合中班幼儿。因为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决定了绘本活动的开展需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在将绘本作为载体,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感官,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他们参与体验,从而在游戏当中获得绘本所传递的科学知识。比如《动物们的食物》该绘本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进食习性。在该绘本当中有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有杂食动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从而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吸引知识。比如创设“动物火车”的情境游戏,小动物要坐火车去另一个城市,但是食肉动物会吃掉食草动物,所以需要将它们分开。因此动物火车一共有三列车厢食肉动物车厢、食草动物车厢和杂食动物车厢。所有动物都需要进入正确的车厢不然就会被乘务员拒载。教师来扮演乘务员,小朋友们扮演各种动物。在乘坐进入车厢的时候,小朋友们需要说:“我是XX,我吃XX,我要进入XX车厢”说对了才能够上车,比如“我是小兔子,我吃胡萝卜,我要进入食草动物车厢”。中班幼儿就在这样的游戏情境当中,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

(四)基于幼儿视角进行活动创设

科学游戏活动的主体皆需要围绕幼儿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创设活动时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学习直接经验为基础。如教师在摆放班级桌椅时要以方便幼儿游戏活动为原则规划适当的、合理的活动空间,并以此满足幼儿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自己想开展的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调皮的豆豆》绘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完整的本班课程,既丰富了本班的课程内容,也将所有的一日活动串联成整体。在《调皮的豆豆》主题活动中根据融入的游戏元素设计了多项小游戏活动,有观察豆豆发芽、生长过程的“水培豆豆”课堂活动,有绘画豆豆各种状态的“画豆豆”课堂活动,有训练歌曲的“豆豆歌”演唱活动,有在大自然中“找豆豆”的户外活动,有针对节目而设计的“豆豆美食节”“豆豆舞台剧”等活动,而所有的游戏小活动均围绕着“豆豆”这个主题从幼儿的兴趣、能力、认知、观察等能力出发基于幼儿的视角进行。

在活动创设中除了要在整体上符合幼儿视角之外,在活动细节中也要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此时便需要教师蹲下来,摸环境,看一看创设的环境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例如在《调皮的豆豆》绘本开展“豆豆美食节”活动时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与小帮厨一起准备制作美食所需的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听取幼儿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奇思妙想”的游戏材料。在与幼儿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刻意的强硬的引导幼儿按菜谱进行幼儿,要给予幼儿自行发挥的空间,即使他们做出的“美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美食”,教师也要持肯定的态度鼓励他们,最大限度的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要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豆豆美食是最大的诱惑,同样的他们也会对豆豆是如何生成的产生好奇,那么此时的“豆豆美食节”便自然而然的转化为“水培豆豆”的课堂活动,而活动创设也将随之改变。

科学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教育工程。因此,科学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利用绘本资源,为幼儿打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同时借助绘本让幼儿在绘本的探索、思考以及实践操作当中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从中体验到科学的神奇与快乐。

推荐人:沈燕

推荐理由:绘本阅读对幼儿来说是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所以看似毫不相容的科学和绘本其实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喜欢玩游戏。所以,教师在科学游戏活动中要将绘本融入进来,使幼儿能在绘本游戏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让科学游戏活动绽放多彩之花。



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影响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蒋辛屯镇后建各庄小学

摘要:绘本对幼儿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会通过阅读描绘各种人物、事件的绘本,学习以书中人物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社会,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最终形成自我意识,并向非自我中心的方向过渡。

关键词:幼儿绘本;审美能力;情感教育

幼儿绘本图文并茂,具有美观性、直观性、形象性,是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长期进行绘本阅读,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情感上的发展,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绘本阅读与情感教育

绘本就是配有图画和文字的阅读书籍,以绘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即“画出来的书”。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关于爱和美文字的集合,阅读绘本的过程也是幼儿感受爱和美的过程。郭沫若先生曾说: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绘本中的美好情感会给幼儿读者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教育者通过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个人自我情感调节能力,最终形成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点,可以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情感教育是针对3~6岁的儿童,主要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信任感、依恋感为主。良好的情感教育是确保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情感教育可以确保幼儿保持良好的心境,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诸多研究调查显示:童年是一个人情感倾向塑造的重要时期,五岁之前幼儿的情感经验甚至会对其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为此在今天的幼儿教学中必须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绘本对幼儿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会通过阅读描绘各种人物、事件的绘本,学习以书中人物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社会,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绘本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在皮亚杰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幼儿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最终形成自我意识,并向非自我中心的方向过渡。在绘本阅读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一部分幼儿去扮演需要展示同情心的人物形象,另一部分则扮演需要帮助的人物,以培养孩子如何在合适的场合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这类生活场景的描述,幼儿会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与小伙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⒈绘本中富含对幼儿有益的情感因素

绘本为懵懵懂懂的孩子通往外部的世界开了一扇窗户,同时这些由精美的图画和诗意的文字构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也为孩子们的情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幼儿的思想很单纯,他们还没有经过世俗的浸染,只知道在阅读中去幻想,于是在一个个纯净而浪漫的故事中,他们能感受到最美丽的情感和最简单的幸福。长期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认知力、沟通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对孩子的感情影响意义重大。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中,充分展现了母爱的博大,丰富了幼儿们的内心,激发了幼儿的爱心,这在无形之中就教育了幼儿对母亲的爱戴和尊敬之心;在《我有友情要出租》阅读中,则向幼儿讲述了友情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友情就在我们身边,友情是弥足珍贵的。

⒉绘本阅读能够调节幼儿的情感

绘本为幼儿提供一个情感互动的媒介,在幼儿绘本中作者往往会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为幼儿提供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幼儿遇到相似情景时就知道则样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了。如有的幼儿阅读了《逃家小兔》后,将心中对父亲的恐惧表达了出来。后来在教师引导下顺利解决了感情问题。《圣诞小子》《是蜗牛开始的》等绘本对幼儿所遇到的情感问题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⒊绘本阅读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黄云生说:“绘本文学是最早进入儿童世界的文学书面形式,是它引导儿童去阅读书籍,把儿童带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给儿童最初的审美和道德教育。”很多绘本宣传人类共同美德,对幼儿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绘本虽然是浅显易懂的图画书,但是却有着非常深刻的主题,绘本中渗透着作家的情感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和审美个性,能够传达现实中的哲理,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使心灵得到美好的滋润。

⒋参照绘本进行游戏增加了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本能的需要,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适应现实的需要。”幼儿绘本与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之所以喜欢阅读绘本,就因为绘本中有很多游戏,能够满足幼儿内心对游戏的需要。绘本中的游戏精神能够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在阅读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情感得到满足。

三、应用绘本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⒈鼓励幼儿多层面阅读绘本,更深一步探究绘本

幼儿的共同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他们做事情都是即兴而来,无兴而去,自控能力差。所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可以问他们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感想,如果丑小鸭最后没有成为白天鹅,丑小鸭会如何想、如何做,假设自己就是那只可怜的丑小鸭该怎么办。

⒉结合绘本阅读进行生活中的游戏创作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或父母给孩子阅读。说那样既增强了亲子感情也加深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通俗来讲就是在绘本的利用过程中,儿童、父母或老师都要参与进来,并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的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儿童学到知识的同时,锻炼儿童的观察、表达、动手、思辨能力等。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如看完《小红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感想,做角色游戏,加深记忆,培养能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推荐人:支海红

推荐理由:

绘本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阅读绘本能使幼儿从一无所知变的认知丰富,从第一本开始,慢慢阅读越读越丰富,幼儿便会逐渐爱上阅读。情感渗透仅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定期向家长开放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亲子阅读的指导工作,让家长自觉加入到绘本阅读的队伍中来。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