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友好视域下儿童游憩场的创生研究》2025.5课题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5-26 点击数:


深耕生态教育实践共创儿童友好游憩空间

2025年5月23日,《生态友好视域下儿童游憩场的创生研究》课题组在幼儿园三楼会议室召开专题研讨活动。王怀兰、徐莺、朱涵等核心成员围绕香草花园前期实践展开深度研讨,聚焦生态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融合路径,为打造兼具教育价值与自然美感的儿童游憩场提供新思路。

会上,教师们结合中班幼儿在香草花园的活动案例,系统剖析现有游憩场的发展痛点:自然材料仅零散应用于积木区,缺乏如落叶、花瓣等素材的系统性收纳与使用机制;互动装置停留在基础种植层面,尚未形成“植物培育——昆虫观察——生态探索”的完整链条。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提出“三区一墙一剧场”的生态改造框架:在功能分区上,规划种植迷迭香、薄荷的“气味探索区”、设置昆虫旅馆的“生态观察区”以及支持幼儿参与培育的“植物成长区”;在互动设计上,创新打造由儿童手绘的“生态探秘地图”与废旧木箱改造的“自然材料工作站”,让孩子在标识制作、材料收集过程中深化生态认知。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研讨特别强调“儿童参与式设计”理念。例如“生态疑问收集墙”将幼儿提出的“驱蚊植物原理”等问题转化为环境创设内容,“自然剧场”则利用树桩、石块搭建角色扮演空间,让孩子在演绎动植物共生关系中建构生态知识。此外,团队明确环境改造需遵循“材料环保”原则,计划用可降解麻绳与藤蔓植物重构围栏,优先选用本土物种降低养护成本,同步形成《改造设计草图》《生态元素融入清单》等三项物化成果。

此次活动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范例,更通过“游戏——观察——探索——创作”的活动链设计,让生态教育真正融入幼儿每日的游憩体验,为后续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友好型儿童空间积累了宝贵经验。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