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课题活动记录:基于前期实施的扎染课程内容进行反馈、评价

作者: 时间:2024-11-22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W2023032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多功能教室

时间

20241121

研究主题

基于前期实施的扎染课程内容进行反馈、评价

所要解决问题

1.交流前期扎染课程实施的效果,共研其中的问题和疑惑。

2.完善、优化扎染课程内容,生成扎染活动手册。

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等。

 

 

 

 

 

 

一、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扎染课程活动,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分享一下现阶段大家的实施情况,当然我们也要提出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在持续反馈中调整课程实施的路径。

二、理论学习

《幼儿扎染活动评价策略》

三、研讨活动

吕老师:我发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开始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渐渐地他们就不太愿意主动地做扎染了。

毛老师:之前我们班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扎染活动不要仅仅局限于区域游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开展扎染文化渗透,丰富幼儿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将扎染元素融入到游戏中。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摘花”“摘菜”等活动,让幼儿用剪子将蔬菜、花朵扎成不同的形状,如蝴蝶、鱼、苹果等;也可以在扎染前和幼儿一起进行“剪花”“摘菜”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扎染过程中的乐趣。

主持人:教师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将其与艺术扎染活动相结合,通过手工扎染、剪纸、布艺制作等方式,增加幼儿对艺术扎染的兴趣。

吕老师:我想的是在活动《漂亮的花》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将花做成纸扎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各种不同风格的纸扎作品,如蝴蝶纸扎、纸盆纸钵、纸球等。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想法,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成功和满足,可能兴致会更高一些。

顾老师:幼儿扎染的兴趣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正确引导,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过分要求幼儿对扎染知识的掌握。幼儿扎染时,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扎染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张老师: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审美也不同,有些孩子做出的作品就是污涂涂的,颜色全部混在一起,那怎么样提升幼儿的审美经验呢?

顾老师: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泥工、剪纸、泥塑等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扎染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扎染作品的图案和色彩,激发其创作灵感;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欣赏相关绘画作品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艺术扎染的美感。

毛老师: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搜集了大量的扎染作品,并带领幼儿走进美术博物馆,参观、欣赏传统扎染的作品。在参观和欣赏,孩子们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吕老师:有机会就带领幼儿走进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技巧创作出不同风格、不同造型、不同纹样的艺术扎染作品。

李老师: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自己所穿衣服上的扎染图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设计、改造自己的服装。也可以指导幼儿观察一些人穿上扎染衣服后的效果,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引导他们学习传统扎染新方法。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花边”、“挂饰”等作品,激发他们探究传统扎染新方法的兴趣。

主持人:在大班《植物染》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比如柳树、桃树、槐树等;让幼儿收集植物染料和不同的颜色;鼓励他们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植物染色作品;引导他们体验扎染过程中的乐趣。

主持人:大家把手头的案例、课程故事梳理一下发到群里,我们把他整理整理。包括我们今天说到的有效支持幼儿扎染活动的策略也可以形成文档,作为我们的课题资料。

 

 

 

扎染活动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此外,扎染活动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探索、玩耍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不怕困难、挑战自我、坚持到底的良好意志品质。以幼儿的探索、操作为主,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扎染活动中体验到从不懂到懂、从无从下手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通过亲自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幼儿持续保持对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体验与创作活动,最后逐渐过渡到对扎染材料与技术的运用自如。

 

物化成果

1.扎染活动手册

2.课程故事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