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三9月学习资料:基于CIPP模式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 时间:2023-09-29 点击数:

 

课题资料一:

     

20232024 学年第 学期

内容

基于CIPP模式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时间

2023.9

形式

集体学习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活动资源评价是指基于活动背景评价,对幼儿园实现劳动教育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质资源以及活动方案进行评价。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活动过程评价是指通过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检查,收集和获取劳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资料,了解和记录师幼实际表现,以达到对活动过程的全方位评价。活动过程评价是整个评价环节的核心,直接反映着劳动教育的实践水平。

 

本文向我们指出活动成效评价是整个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这也推动着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的持续完善和不断改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活动成效评价是对幼儿园劳动活动方案实施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即评价活动方案实施对幼儿、教师等的影响。此外,幼儿园的各类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基础资源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保障,基础资源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规模。

记录人:子课题负责人张晓雯

结果评价是 CIPP 评价循环体系的终点,同时也是走向下一评价循环的出发点。它是指通过搜寻和积累方案结果的有关成就表现,结合背景、输入、过程评价的相关信息,测量、判断及解释方案的成就,以了解方案目标的达成程度及与该方案有关人员的受益程度。

基于 CIPP 模式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活动成效评价即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成效及劳动教育目标达成程度进行评价。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幼儿的发展,教师和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是否能取得成效都得靠二者的收获反馈来判断。因此,幼儿的收获与体验以及教师的专业提升应成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结果评价的指标点之一。

记录人:黄莉莎

CIPP 模式中输入评价是指在背景评价确定了方案 目标后,对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点加以识别和评定,其目的在于判断方案是否可行并对其合理性、成功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方案实施的环境、条件、资源等。基于 CIPP 评价模式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资源评价,则指在考虑幼儿园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对幼儿园设计的劳动教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评价。而评价教育活动是否可行,主要是对其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考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既能满足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需要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活动组织形式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因时因地合理安排。因而,本研究将劳动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作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资源评价的2个二级指标。

记录人:胡婧婧

CIPP 模式指出过程评价是指通过不断地监督、检查方案实施过程,了解方案实施情况,从而为方案实施人员、管理人员提供反馈,便于他们时刻反思自己活动过程,检查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修正。对教育过程的评价难以直接量化,可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作品分析、档案袋分析等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还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来了解其对教育实践的真实感受。幼儿园教育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所共同构成的双边复合活动。

 

幼儿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的两大主体,对二者在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实践表现进行了解和记录,可以获得关于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过程的直接信息。对幼儿的评价应该考虑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目标,重点关注劳动活动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劳动情感和基本知识技能及社会性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则应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时间规划、方法运用以及灵活创新等方面。此外,师幼互动作为师幼双方的一种双边互动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录人:冯春芳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