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 第7期
责任编辑: 蒋欣怡、何晓丹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目 录
⒈《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⒉《多元化绘本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曹远芳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得到提高,而幼儿能力的养成与发展这一问题也受到了广大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本文分析了通过绘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绘本;阅读;游戏活动;幼儿教育
我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而此次研究的主要的切入点是绘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一、绘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⒈小班幼儿的阅读习惯较差,规则意识较薄弱。
在游戏活动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存在着强烈的占有意识,他们喜欢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本,如果有人拿走了,他们必然会去抢回来。在翻阅书籍的时候,有的幼儿很快速地就浏览一遍,不能安静地一页一页地翻看,想着马上去看另外一本。还有的对书本的内容失去兴趣后,将书本卷起来当做玩具玩。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通过日常活动的培养让幼儿体会到分享的快乐,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一旦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师便给予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其他幼儿的分享意识。在阅读区安排一名图书管理员,采用竞争上岗的制度选取管理员,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⒉绘本图书的种类较为丰富,但相同书本的数量较少。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发现幼儿往往对同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但是由于数量有限,有些幼儿得不到阅读的机会,会显得失落、伤心,从而产生了争抢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准备书籍时,不但要考虑书籍的种类,还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相同书籍,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⒊家长对绘本的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
由于家长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较为注重,大多数家长认为智力的开发就是计算能力发展,因此有些家长认为学校开展的绘本游戏活动并不认同,相反的希望教师多开展数学计算活动。针对家长的误区,我们开展了一次家长半日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展示了绘本游戏教学,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更愿意去学习,并且结合了绘本上的内容从多方面引导家长走出教学误区,帮助幼儿更好的健康成长。
二、绘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实例
⒈选择适合的绘本阅读材料。
绘本阅读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性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符合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需求我们选择了一系列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如:《三只小猪上幼儿园》的选用是针对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到集体生活中的排斥现象进行的,通过绘本中三只小猪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的转变,让幼儿联系实际体验在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生动有趣,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且通过模仿的游戏活动更好地使幼儿加入到阅读的活动中来。
在幼儿的卫生生活习惯上也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幼儿刚入园不久时有教师发现个别幼儿有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活动一开始通过设置悬念,让幼儿能和小鼹鼠一起寻找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有了一种神秘感。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观察到不同动物嗯嗯的不同特点,以及初步了解了动物和人不一样的嗯嗯习惯。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边欣赏故事边学说故事中的角色语言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以及感受故事的诙谐有趣,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快乐中阅读。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因此我们将依据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游戏的情境由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绘本中的游戏情节,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在绘本《艾玛捉迷藏》中,通过与可爱的有趣的大象艾玛捉迷藏,幼儿来找的过程中发现捉迷藏游戏的快乐。并且通过设置好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阅读之余亲身参与到游戏之中,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以激发他们下次的阅读欲望。
⒊创设轻松愉快的班级阅读环境及游戏区角。
我们在班级里开辟了绘本阅读区角,提供了大量的绘本,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阅读,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兴趣点,并且针对幼儿都感兴趣的绘本可进行集体的绘本阅读活动。另外,班级的墙面、地面、走廊等地方也充满了阅读资源,张贴绘本作品供幼儿欣赏、续编和创编,给幼儿提供阅读、欣赏、展示的平台。我们还开设相应的绘本表演区角,根据绘本中的内容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演道具,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推荐人:沈燕
推荐理由: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因此我们将依据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游戏的情境由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多元化绘本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绘本游戏是指,教师在分析利用绘本元素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感知、幻想,在欢愉中想象,并通过虚拟情境再现绘本场景,从而激发幼儿玩兴并从中获取多方经验和能力的一种游戏。小班绘本游戏设计与实践工作。采取以下步骤完成绘本游戏的设计,通过游戏活动,根据孩子需求可调整。
一、选择绘本——挖掘绘本游戏元素之乐
在众多孩子们熟悉的绘本中,选择游戏元素的绘本作为游戏设计的蓝本。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考虑到以下三个问题:
⒈绘本内容必须是小班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
⒉绘本本身的趣味性以及游戏性。
⒊绘本中的角色、场景、情节是否具备开展游戏的可能性。
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到准确的分析绘本内容,即教师能够准确的找出绘本本身所隐藏的游戏环节。比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一书,创作者设计的毛毛虫所吃过的各种食物上的圆洞,其实就是赋予孩子们一种游戏的方法。
再如,《汉堡男孩》中,汉堡男孩被狗、牛、小男孩们追逐时狼狈不堪地爬山越谷的路线图,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迷宫游戏。《谁藏起来了》一书,把对动物、形状、色彩的认知,和记忆、比较能力的训练,以有趣游戏的方式结合起来,试想哪个孩子会拒绝具有如此魅力的绘本呢?
二、猜想游戏——开启绘本阅读之趣
1.封面猜想
无论什么书,封面、标题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针对这些信息玩猜想游戏,既能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又能让孩子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目的地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这类猜想游戏可从三方面开展:对绘本封面设疑——基于绘本图片的猜想。对绘本标题设疑——基于绘本文字的猜想。对绘本中的物品、背景、声音设疑——基于绘本符号信息的猜想。
镜头一:绘本《大西瓜》的封面是一个小动物在太阳底下,头顶西瓜帽子,坐在小乌龟的背上,教师请孩子看图猜测:这是谁?为什么?它要干什么?孩子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这是小老鼠”、“尾巴长长的”、“小老鼠在等人”……丰富的想象开启了孩子阅读兴趣.而在绘本《星星警察》的阅读前,教师先用音乐烘托了一种黑夜静悄悄的氛围,适时地提问:这是什么时候?有谁来了呢?随后在孩子的回答中一只玩具小老鼠鬼鬼祟祟地出来了。以游戏的情景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
⒉固定猜想
猜想游戏没有固定答案,又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展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例如在《大卫不可以》扉页上可以看到那个穿着红鞋子站成外八字的老师,尽管我们没有看到她的脸,但可以感受到她已经彻底生气了。于是,教师让孩子们猜测:大卫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在猜测中展开阅读。
镜头二:如在阅读《好饿的小蛇》中,师生在游戏情景中一起模仿好饿的小蛇吃香蕉、饭团、菠萝……演绎出小蛇的贪婪,为后面小蛇竟然吞下一棵树并翻出白眼做了铺垫。在阅读中教师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式,让幼儿猜测接下来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正当孩子都猜测小蛇死了的时候,却在书的后面一页出现小蛇盘曲在留有小蛇咬痕的树桩边美滋滋的画面。猜测后再揭示答案让孩子体验了急剧飙升之后的急转直下,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想之外的大起大落。创意无限,魅力四射!孩子走进了绘本,感悟了绘本的魅力。
经过此类的猜想游戏,孩子的阅读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为接下来孩子的进一步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绘本主题游戏指导策略——贯穿绘本阅读之境
开始绘本阅读时,反复地看书,反复地观察、思考会让孩子逐渐产生厌倦感。适时地将游戏融入教学中,既有助于提高孩子阅读地兴趣,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解决绘本教学中靠说教无法言明的重难点,比如角色情感的感受、绘本的艺术、科学内涵等。
⒈角色表演游戏,再现绘本情境,提高孩子观察表现能力。
表演游戏是绘本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游戏方式,通过模仿表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生活的游戏。如绘本《小黄鸡和小黑鸡》,教师创设草地、树林的场景,孩子头戴小黄鸡和小黑鸡的头饰,扮演成小黄鸡或小黑鸡,一起捉虫,一起游戏,一起度过“下雨”的难关。整个过程以游戏情景贯穿始终,让孩予以自身的体验,获得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⒉艺术游戏,感受绘本之美,提高孩子审美能力。
艺术游戏,主要是指美术游戏和音乐游戏,前者让孩子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设计绘本中的物品或创编绘本内容,与绘本的美图相得益彰。后者通过唱歌、舞蹈的方式展现绘本内容。两者都让孩子获得美的感受,绘本《香香的被子》教学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提供被子的轮廓图,让孩子结合颜色、形状,设计一条被子,并“晒”在教师准备好的绳子上,进行展示。
镜头三:例如在进行绘本《我和小猪》教学时,为了让孩子对故事中小猪的形象有直接的感受,教师将孩子学过的歌曲《小猪吃得饱饱》引进教学中,改编歌词:小猪要吃饭了,张着嘴巴吃饭,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啊呜呜呜,啊呜呜呜,啊呜啊呜啊呜啊呜,小尾巴在摇摇……依次将绘本中的重点词语“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咚咕咚”编进歌曲中,让孩子在唱唱跳跳中理解了词语,感受了绘本的情境。
⒊科学游戏,理解绘本科学内涵,提高孩子思维能力。
科学游戏比较适合运用于包含科学概念的绘本,比如情境阅读绘本《爸爸的手影戏》,绘本中爸爸通过手影游戏的方式为孩子讲故事。教学中,教师也和孩子玩起了手影游戏,把绘本中的游戏搬到现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孩子了解“影子”的科学概念,为其进行绘本阅读打下基础。
⒋其他游戏,体验绘本情感,促进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其他游戏还包括体育游戏、结构游戏、综合游戏等。如与绘本《摘果子》的故事相结合,教师设计了一个体育游戏:孩子分组分别扮演绘本角色小猴和小刺猬,小猴跳起来去摘挂在绳子上的苹果,然后把苹果扔给站在2米线外的小刺猬,小刺猬接到后放到指定箩筐内。游戏轮换角色进行。这个游戏围绕绘本的情节展开,既让孩子了解了“跳”“扔”的动作含义,锻炼了孩子的运动技能,又让孩子感受到绘本体现的合作的快乐。
不管开展哪种形式的游戏,都应围绕绘本的内容、绘本所体现的内涵开展游戏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游戏为教学服务,促进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绘本游戏区域实施——沉浸绘本阅读之醉
将绘本阅读活动渗透到区域游戏中,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区域游戏感受绘本,绘本《小熊的帽子》中有多个动物角色:小青蛙、松鼠、小鸡,又有多句重复的语句:“风把我的帽子吹走了,你愿意陪我去找帽子吗?”“母鸡正在孵小鸡,我正想给她送xx去呢!我们边走边找吧!”在开展这本绘本教学时,我们结合这些绘本特点,创设了相关的区域。
场景一:阅读区
将书中图片复印出来,让孩子通过排序游戏将这个故事排一排、讲一讲。为孩子提供了故事中的动物纸偶、物品,让孩子利用小故事台,讲述这个故事。在孩子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2-3种动物及物品,让孩子用故事中重复的语句进行仿编,促进孩子不断学习的兴趣。
场景二:美工区
为孩子提供多种半成品道具,如小熊、青蛙、小鸡的白胚头饰,白纸制成的帽子、伞,让孩子给头饰涂色,用花、羽毛等各种废旧材料装饰帽、伞等。让孩子在用双手创作时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场景三:益智区
教师根据书的内容制作了游戏操作——“小熊迷宫”,将熊找帽子的历程用走迷宫的方式来呈现,让孩子在走走、玩玩中理清绘本的故事情节。“找不同”,设计了绘本中两张相似的画面,请孩子找找其中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对画面,对文字的观察更为敏锐。
场景四:娃娃家
在娃娃家内“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讲讲这个故事,同时可以抱着自己的宝宝到语言区听故事,此类的游戏活动,给孩子增添了阅读兴趣,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活动的需要创设多样化的绘本主题环境,尤其是区域环境,让孩子融于其中,在情景的刺激下积极活动,调动思维,引发兴趣,与画面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作品。
在多元化绘本游戏活动中,能使孩子对绘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当然,在多元化各种游戏开展中,也须根据绘本体现的主题含义,包含的艺术、科学等元素选择适宜的游戏方式,做到“不求多,而求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游戏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和感悟绘本,感受早期阅读的快乐。
总之,在与小班孩子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得到了诸多启示,小班孩子的阅读伴随着游戏行为而展开,孩子在阅读中感悟绘本、体验绘本、享受绘本,放飞梦想与激情,挥洒稚拙与童真,在阅读中其身心获得和谐成长。
推荐人:沈燕
推荐理由:
开始绘本阅读时,反复地看书,反复地观察、思考会让孩子逐渐产生厌倦感。适时地将游戏融入教学中,既有助于提高孩子阅读地兴趣,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解决绘本教学中靠说教无法言明的重难点,比如角色情感的感受、绘本的艺术、科学内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