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理念下幼儿园游戏走廊空间建设的研究》9月学习资料:幼儿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共育实践

作者: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课题资料一:

     

              2025-2026 学年第 学期

内容

自然材料艺术创作:幼儿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共育实践

时间

2025.9

形式

自主学习

自然材料的独特质感和色彩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可能性。相比于传统的绘画工具,如颜料和画笔,自然材料带来了更为真实和直观的感受。它们的质地、形状和颜色各异,每一种材料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鼓励幼儿用全新的方式表达自我。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材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还能让幼儿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和个性。自然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享受,它们同样能带来多感官的体验。例如,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散发的气味以及触碰时的感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这种多感官的艺术体验丰富了幼儿的感知世界,让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同时,这种体验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新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度和爱护意识。

学习这段内容后,我深刻认识到自然材料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自然材料凭借其独特质感与色彩,给予幼儿丰富艺术表达可能,与传统绘画工具相比,更能带来真实直观感受。其各异的质地、形状、颜色,蕴含不同故事情感,激发幼儿用全新方式表达自我,在直接接触中锻炼动手与空间认知能力,让作品充满生命力与个性。

此外,自然材料带来的多感官体验意义非凡。声音、气味、触感皆可融入创作,丰富幼儿感知世界,助其全面理解欣赏自然之美,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探索新表达方式,还增强了幼儿对自然的关注与爱护意识。在幼儿教育中,应重视自然材料的运用,为幼儿开启独特的艺术与自然探索之旅。


记录人:陆婳

自然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材料源于大自然,保留了原始的气息和质感,使幼儿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操作,建立与自然 界的亲密联系。这种直接接触不仅增强了幼儿对自  然环境的感知能力,还培养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通过使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幼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激发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此外,自然材料艺术创作有助于幼儿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在创作过程中,幼儿需要考虑材料的来源、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角色,这使得抽象的生态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例如,幼儿会意识到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种亲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也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发展。



学习这段关于自然材料在幼儿艺术创作中应用的内容,我深受启发。自然材料用于幼儿艺术创作,意义非凡。它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操作,与自然亲密接触,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培养敬畏之心,激发保护自然的责任感,这是在为幼儿种下环保的种子。

同时,这一过程助力幼儿理解生态系统原理。创作时思考材料来源与特性,抽象生态概念变得生动。像意识到土壤、水分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亲身体验既加深环保理解,又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日后,无论是自己参与相关教育工作,还是关注幼儿成长,都应重视自然材料的运用,引导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创作中,收获知识、培养情感,实现全面发展。

                                       记录人:张雨佳











自然材料艺术创作:幼儿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共育实践

作者:杨水林

摘 要:自然材料艺术创作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探讨自然材料艺术创作对幼儿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的影响,提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作活动设计:森林音乐会让幼儿通过聆听和制作自然声音乐器,体验自然之美并提升环保意识;树叶拼贴画利用有丰富色彩和形状的树叶,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激发创造力;环保时装秀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设计服装,实现废物利用的同时展示创意;瓶子改造则通过将废旧瓶子变成花瓶,使幼儿理解美学再创造的重要性,并提高其艺术素养。

关键词:自然材料艺术创作;幼儿环保意识;艺术创造力;共育


在当今时代,幼儿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环保意识和艺术创造力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自然材料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将幼儿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探索、表达和创造的平台。幼儿通过巧妙地运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能够有效促进自身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共同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自然材料艺术创作对幼儿的影响

㈠环保意识的萌生

自然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材料源于大自然,保留了原始的气息和质感,使幼儿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操作,建立与自然 界的亲密联系。这种直接接触不仅增强了幼儿对自  然环境的感知能力,还培养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通过使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幼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激发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此外,自然材料艺术创作有助于幼儿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在创作过程中,幼儿需要考虑材料的来源、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角色,这使得抽象的生态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例如,幼儿会意识到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种亲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也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发展。

㈡艺术创造力的表达

自然材料的独特质感和色彩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可能性。相比于传统的绘画工具,如颜料和画笔,自然材料带来了更为真实和直观的感受。它们的质地、形状和颜色各异,每一种材料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鼓励幼儿用全新的方式表达自我。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材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还能让幼儿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和个性。自然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享受,它们同样能带来多感官的体验。例如,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散发的气味以及触碰时的感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这种多感官的艺术体验丰富了幼儿的感知世界,让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同时,这种体验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新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度和爱护意识。

二、幼儿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共育实践

㈠森林音乐会—聆听自然之声

音乐和自然声音对人体具有积极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如减轻压力、提升情绪、增强专注力等。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接触自然声音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增强对环境的敏感度。通过模拟自然声音,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能学会欣赏和保护自然环境。因此,教师可开设森林音乐会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融合了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为幼儿打造了一场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乐趣的体验。活动初期,教师先通过播放精心挑选的自然声音录音,如清晨的鸟鸣、潺潺的流水、轻柔的风声等,让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幼儿闭上眼睛聆听,感受着每一种声音背后 的生命律动。这不仅缓解了他们的日常压力,也悄然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声音的来源,讨论人类行为如何影响自然环境,比如噪音污染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通过这些问题,幼儿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活动进入创意阶段后,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回收材料或自然物品(如空瓶子、竹子、树叶等)制作“环保乐器”。幼儿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有的用空瓶子装上不同量的豆子制作成沙锤,有的用竹筒敲打发出清脆的声响,还有的利用树叶吹出悠扬的口哨声。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深刻体会到废物利用的乐趣和环保的实际意义。最后,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环保乐器,在森林音乐会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他们或独奏,或合奏,将自然的声音与自己的创意完美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乐章。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示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更是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了欣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通过森林音乐会,幼儿在享受音乐与自然之美的同时,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得到了同步提升,为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的环保小卫士和艺术创造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树叶拼贴画—拼接大自然的色彩画卷

色彩理论指出,大自然中的色彩搭配具有和谐之美,树叶的色彩丰富多样,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色彩选择。树叶拼贴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强调形状和色彩的组合与搭配,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拼贴成一幅完整的画。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力和想象力,还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不同树木的叶子,搜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回到教室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树叶拼贴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形状组合,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然后,给幼儿提供纸张、胶水等工具, 让幼儿自由选择树叶进行拼贴。有的幼儿用绿色和黄色的树叶拼贴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有的幼儿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出可爱的动物形象。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创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通过树叶拼贴画活动,幼儿对树叶的形态和色彩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用树叶拼贴出各种独特的图案和场景,提高了艺术创造力;同时,幼儿意识到树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随意破坏和践踏,增强了环保意识。

环保时装秀—用自然展示风采

在幼儿教育中,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环保意识能够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理解资源的珍贵与有限,从而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艺术创造力的激发则能够拓展幼儿的思维边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环保时装秀活动正是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服装,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废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在创作过程中发挥创意,将废旧物品转化为时尚的艺术品。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实现了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的共育。活动启动时,教师先展示一系列由废旧物品制作的环保服装样品,如报纸编织的连衣裙、塑料袋拼接的闪亮外套等,以此点燃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并展示几种基础的服装制作技巧,如剪裁、拼接、装饰等,同时现场演示如何将废旧物 品转化为服装部件。接着,幼儿分组行动,开始他们的环保服装创作之旅。有的幼儿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裁剪报纸,尝试拼接成独特的服装轮廓;有的则忙着将塑料袋裁剪成条状,编织成轻盈的裙摆或披肩。教师穿梭于各组之间,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组合与设计。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幼儿利用废旧布料、彩带等材料进行装饰,如缝制亮片、粘贴图案等,使服装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教师还鼓励幼儿相互借鉴,分享创作心得,共同探索更多环保服装的可能性。最终,幼儿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环保服装,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更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幼儿不仅收获了创作的乐趣,更深刻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实现了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的双重提升。

㈣瓶子改造—废旧物品的华丽变身

美学的“再创造”理论强调,通过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和再创作,可以赋予其新的艺术价值。瓶子改造活动将常见的瓶子作为创作材料,通过添加自然元素,如花朵、树叶、树枝等,将其变成一个美丽的花瓶。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还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花瓶的设计需要考虑对称、比例、色彩搭配等美学原则,这有助于幼儿初步了解基本的美学概念。教师先搜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瓶子,并准备一些剪刀、彩笔、胶水、绳子等工具。活动中,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改造成品,引导幼儿观察其设计和制作方法。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瓶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有的幼儿用彩笔画出绚丽的花朵图案,有的幼儿用彩色纸条制作美丽的包装,还有的幼儿在瓶子上粘贴树叶和树枝,营造出自然的氛围。装饰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将采集的花朵和绿叶插入花瓶,制作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花瓶。最后,将幼儿改造的花瓶摆放在教室里,形成美丽的环境布置。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将废旧的瓶子变成美丽的艺术品,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幼儿学会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提高了艺术素养。同时,这一活动也让幼儿感受到废旧物品也能再利用的神奇之处,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自然材料艺术创作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平台,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创作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的共育。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还能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未来,应加强对自然材料艺术创作的研究和实践,推广这种共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静 .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自主课程中的运用 [J]. 华夏教师,2023(20):12-14.

[2] 杨梦菲,熊丽娟 .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7):96-99.

[3] 李沛铃 . 利用自然物支持小班幼儿发展的实践探索:以“玩叶子”活动为例 [J]. 幼儿教育研究,2024(3):38-40.

[4] 李励 . 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10):134-137.

[5] 李雨蒙,韩芬 .STEAM 视域下幼儿园自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7):136-139.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