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十四五”教育科学微型课题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
课题方案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娄东幼儿园 闫梦梦
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㈠课题提出背景
⒈弘扬与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本课题基于我园“娄东雅文化”大课题背景下提出的,将扎染艺术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是以教育的途径来传承民间文化,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课程活动中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扎染技法和染料制作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需要,增强幼儿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需要
《纲要》提出要“指导幼儿利用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这些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应该重视并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将幼儿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挖掘幼儿感兴趣的、能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资源。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扎染在生活中的很多用品如背包、床单、被面、帐檐等各生活用具中都有体现,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经验。
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因此直观的感知和操作学习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模式。再观之如扎染一类的民间工艺,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实用性、生活性等特点,正好契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易于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虞永平教授也曾指出“民间工艺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生活性和地方性,易于引发幼儿的兴趣。民间工艺的学习,是动手的学习,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民间工艺扎染具有宝贵教育价值,是能够开发并应用于幼儿园之中的。
本研究以民间扎染工艺为切入点,挖掘扎染工艺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探索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民间扎染艺术活动实施方案,并深入实际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以及在研究实践中的反思与改进,从而进一步探寻民间工艺的教育价值,故提出此课题。
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⒈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扎染工艺的情感,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⒉为一线幼儿园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提供参考。
⒊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同时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方案。
二、国内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㈠国内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国内对于扎染已有不少学者对其研究思考,其中包括关于扎染的传统工艺的研究、产业发展的调研和产品的现代应用等方面的探索,以此来达到对扎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也有一部分学者研究民间工艺扎染融入学校教育。
从扎染艺术在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研究上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是对民间工艺——扎染艺术在课程中的价值研究,如赵淑芳、杜闰平提出民间工艺能为儿童的审美、道德、文化、人格教育提供艺术范本,还有利于在培养儿童精神的同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霍娟将民间工艺作为媒介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肢体动作,以及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推动民间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可见,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价值,主要是从对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上,尤其是在保留以往民间文化中的核心和特色部分,让这些文化瑰宝得以发扬和传承;一方面是个体价值,主要是从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上有所发展。
其次,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实践相关研究,如虞永平提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民间工艺的样式以及特定工艺的材料、工具、活动空间、作品存放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创作环境,并且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民间工艺的素养,且需要幼儿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将具体的民间文化工艺资源通过集体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等方式传递给幼儿。
纵观之,学者们对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民间工艺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步得到重视,充分体现在幼儿园的园本教材中,二是研究的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些民族地区的幼儿园。
㈡研究价值
⒈理论价值
本研究深入幼儿之中开展实践,探索扎染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寻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状态和能力水平的最佳方式。同时,本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为幼儿园把其他民间文化更好的融入到课程中提供了理论参考。
⒉实践价值
课题的研究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基本原则,呈现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通过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有效的开展扎染艺术课程,让扎染艺术更好的得到发扬和传承,让幼儿从小就认识和了解扎染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㈠概念界定
传统文化:本研究中所指的传统文化是娄东雅文化,“雅”有美好的,高尚的意思。雅文化是通过诗文书画、造型艺术等形式,产生的以“文雅”、“优雅”、“典雅”、“高雅”为显著特点的文化。本课题的雅文化指娄东特有的园林建筑、雅韵丝竹、水墨书画等所表征出来的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文化。
艺术扎染课程建构:本研究将扎染艺术界定为以防染为技术手段的织物染色工艺,主要借助扎染原料、自然物提取原料作为染料,以幼儿园阶段的大班幼儿为对象,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设计的有教育目的、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扎染活动,如: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亲子活动等作为艺术扎染课程的主体内容。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本研究中所指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扎染工艺的情感,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每个研究阶段均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螺旋式循环研究。以幼儿为主导,遵循儿童兴趣为本,以谈话、观察、反思和改进的研究步骤,了解幼儿对扎染文化的熟悉与喜爱程度,及时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探索教师在班级开展扎染课程活动的具体策略。
㈡理论依据
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到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即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还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促进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有效掌握学习过程的目的。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开展艺术扎染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的给幼儿自我发挥和创造的机会与空间,引导和帮助幼儿将扎染知识和技能内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积累,让幼儿喜欢参与扎染活动,全面领会扎染在五大领域中的内容,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更好的发扬与传承扎染艺术。
⒉陶行知教育理论
⑴“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人与材料的互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艺术扎染课程”注重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自然,感知自然,观察自然,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和谐地发展。
⑵“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自然美术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利用这些周围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如: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幼儿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并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㈠研究目标
⒈形成传统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扎染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因素、效果、教育价值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与认识。
⒉形成适宜促进幼儿艺术扎染中学习品质方面提升的资源清单。
⒊通本过本课题研究,梳理以艺术扎染活动为实施基础的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各类活动组织的策略。
⒋形成传统文化下,依托艺术扎染活动共读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的研究案例。
㈡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⒈传统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扎染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传统文化、艺术扎染、学习品质、课程建构等相关的理念认识、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明确实施价值。
⒉传统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扎染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艺术扎染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现状,了解教师对开展相关民间艺术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识和能力,了解艺术扎染活动在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中的影响效果。
⒊传统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扎染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绘本资源开发研究。
立足园所目前扎染资源现状,对标指南学习准备相关指导要点对园内相关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从而筛选、建构、优化园所资源列表,最终形成支持艺术扎染活动材料的资源库。
⒋传统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扎染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活动的策略研究
⑴依托园本特色开展扎染有关的“扎染体验”活动(幼幼)、扎染展览活动(师幼)、走进身边的扎染活动(亲子)等,研究有效实施活动和课程的方式方法,开展具体的案例研究。
⑵通过对活动过程记录、资料收集分析等,积累典型性课程实施案例,撰写促进艺术扎染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方式方法的论文总结经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㈠研究思路
本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研究缘起阶段、研究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以及研究总结阶段,其中研究的实施阶段是本研究中的最主要环节。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下国内有关扎染艺术课程在幼儿园的实施现状,汲取经验、分析不足,明确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其次,在研究准备阶段,通过访谈法了解当前园内有关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情况,整合课程资源。同时,在班级中形成扎染行动研究小组,将兴趣浓厚的家长和幼儿组建成项目组,以便之后更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
接下来重点展开研究实施阶段,挖掘各类资源,在“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中进行螺旋式循环研究。以幼儿为主导,遵循儿童兴趣为本,以谈话、观察、反思和改进的研究步骤,了解幼儿对扎染文化的熟悉与喜爱程度,及时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探索教师在班级开展扎染课程活动的具体策略。
最后,撰写论文,梳理、总结扎染工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对策建议。针对本幼儿园在将扎染工艺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㈡研究方法
⒈文献法: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购书平台等渠道,收集了与 “扎染工艺”、“课程建构”、“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的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⒉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需要提前拟定问卷,围绕民间扎染工艺在本幼儿园中活动的开展背景、扎染工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运用时内容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对幼儿园的园长及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获取本幼儿园园长及其教师对将扎染工艺这一民间工艺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看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⒊行动研究法:每个研究阶段均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螺旋式循环研究。以幼儿为主导,遵循儿童兴趣为本,以谈话、观察、反思和改进的研究步骤,了解幼儿对扎染文化的熟悉与喜爱程度,及时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探索教师在班级开展扎染课程活动的具体策略。
⒋实践观察法:通过参与式观察法与非参与式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幼儿的各类探索活动现场,与幼儿共同活动,从而全面了解幼儿在扎染课程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特点。
⒌经验总结法:研究的过程中展开资料总结,案例反思,提升教育研究中的问题认识与思想理念,归纳、梳理、提炼实践经验,撰写相关的记录和论文。
研究实施过程
此课题研究周期约为一年(2024年2月—2025年2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设计与申报(2024.2~2024.3)
首先,围绕研究主题,查阅和学习有关传统文化与幼儿学习品质方面的文献及政策,进行理论学习;根据幼儿的兴趣明确了以扎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手工艺活动的研究方向。
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⒉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24.3~2024.10)
⒈在班级中组建兴趣行动研究小组,通过谈话、调查表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梳理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了解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根据上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推动教师学习扎染手工艺,并确定本行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⒉不断丰富班级的内部环境,合理规划班级区域,创设适合幼儿艺术扎染、自主操作发现的开放性环境,能让幼儿在其中感受艺术扎染工艺的美。
⒊梳理园内、家庭中幼儿可以用来开展生长艺术扎染活动的资源,建立班级资源库。
⒋教师能和幼儿一起创造性的利用这些资源,在活动中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⒌以幼儿表达表现能力培养为研究点,继续优化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获得认识事物的感性经验。
在此期间,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积累研究资料,完善课题资源库,初步形成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2024.11~2025.2)
对研究中积累的相关调查资料、数据、小结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汇编论文集,主题活动集等内容。
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调查报告、文献研究报告、研究课程规划 |
调查报告 |
2024.3 |
幼儿园扎染资源清单 |
文本 |
2024.4 |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的各类活动组织策略 |
文本 |
2024.6 |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的活动实施案例集 |
文本、案例 |
2024.11 |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的课题研究总报告 |
课题研究总报告 |
2024.12 |
传统文化背景下大班幼儿艺术扎染课程建构研究的课题研究论文 |
论文 |
2025.2 |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⒈研究人员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知识结构合理、学科背景互补、研究经历丰富以及研究能力较强、研究成果较丰的特点。整个教研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全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气氛,能够确保课题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每周会集中一次,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加强时间观念,保证高效准确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了课题的研究力量。
⒉研究基础
本微型课题与幼儿园课题高度相关,前期已经创设了相关的娄东雅文化班级环境。同时,也撰写过相关的观察记录,有相关的研究基础。
⒊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资料保障:幼儿园园所文化“娄东雅文化”,同时开展课题等蕴含丰富多样的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保障。
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可以全力保障经费划拨到位和合理使用。确保经费用于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等各项研究中。
时间保障: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幼儿园现阶段开展的娄东文化课题工作紧密相连,本课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幼儿园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课题成员均保障充分的研究时间。
20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