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课题理论学习——《“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

作者: 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学      

2024  2025 学年第学期

内容

“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

时间

2025.1

形式

自主学习

劳动作为一种主体性实践:

从活动形式来看:

它不同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劳动是主体意识与行动共同介入客观世界的活动,内含着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双重改造;

从活动的性质来看:

劳动是一种主体自觉自由的实践活动,是主体创造性与能动性实现的载体;

从活动过程来看:

劳动具有生成属性,是对主体本然状态与客观世界本然状态的有目的的改造,在感性活动中促进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生成与发展。

概而言之,劳动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意识,是沟通主观意识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根本通道,是主体生命意义世界构建的基础。

 

 

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体力或脑力活动,而是人类主体意识与行动共同介入客观世界的活动。劳动使我们能够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从而实现双重进步。同时,劳动的自觉自由性质让我们在创造性与能动性中找到自我实现的载体,进一步推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生成与发展。

劳动的生成属性让我明白,每一次劳动都是对主体本然状态与客观世界本然状态的有目的的改造。在感性活动中,我们不仅能够促进物质世界的进步,还能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劳动成为沟通主观意识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根本通道,成为构建主体生命意义世界的基础。

所以,劳动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人类主体性意识的展现,是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记录人:赵茹艺

 

首先,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根本方式和最终目标,“劳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其最终目的指向人的劳动实践的发生。如果劳动教育无法推动主体性实践而仅仅是停留于价值观层面的认识,那么劳动教育就与劳动精神相悖。

因此,劳动教育即基于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和为了劳动实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次,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就必然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蕴含着师生的交互过程,即公共知识、观念向学生心灵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劳动实践的“准备”,包括意识层面的劳动知识、观念、方法等。从这个角度而言,劳动教育即在价值层面展开关于劳动精神、劳动方法、劳动观念等的教育活动。

 

 

 

 

 

劳动实践不仅是劳动教育的核心,更是其最终目标。劳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体验和践行。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劳动的主体性,即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培养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公共知识和观念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认同和行动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知识、观念和方法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劳动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劳动技能的传授,更是关于劳动精神和劳动方法的培养。通过劳动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记录人:嵇瑶瑶

 

“生命自觉”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的自主实践。

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的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相融通,使人充分运用理性、感性以确证“事”的规律与人之生活意义的关联,由此逐步超越对人与物的依赖性,从而走向自主性与独立性。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通过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与进行适当的方法、原则方面的指导,给予学生将理论用于不同情境的机会;

学生则在操作与反思之中不断明晰所学内容、方法之于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并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尝试,由此将所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之中以“成事”。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化运用与自身经验的反思,从而促成自我观念的更新。

换言之,劳动教育不仅仅停留于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而是在参与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劳动实践的反思与进行理论或观念的建构,由此启发学生在“成事”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将“事”的经验转变为学生发展的精神资源。

“成事”:意味着主体以既有经验为基础介入日常生活实践,实现转识成智、知行合一,这是由内而外进行世界改造的劳动实践。

“成人”:意味着这个过程不表现为外在强加,也非依赖于外在灌输,而是基于个体自身的可能而展开的过程,是基于客观世界改造的自我塑造。

劳动教育应通过将“学习——思考——成事——成人”贯通,在既有德、智、体、美四育的知识习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与生活实践的交互生成,促进个体经验与外部世界变革的交互生成。

由此,个体自身的可能性才能得以充分展开,真正走向基于生命自觉的“成人”之途。

 

 

“生命自觉”的根本动力确实源于人的自主实践。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劳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和反思,逐步明晰所学内容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之中。

这种教育方式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深化运用和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促使我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我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成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塑造,最终达到“成人”的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劳动教育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成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成人”,从而真正走向基于生命自觉的成长之路。

 

记录人:陆婳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